
中國蘭州網3月15日訊 布谷飛飛勸早耕,春鋤撲撲趁春晴。廣袤田野奏響了一首首春耕進行曲。在蘭州市榆中縣北山百合主產區的田地里,一片忙碌。放眼望去,一筐筐百合鋪滿田地,村民們奮力挖百合的身影與大山融為一體,與春陽的余暉交相輝映,形成一幅豐收的美麗畫卷。


“今年的百合又大、成色又好,最近的價格也很好,雖然疫情當前,但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百合生產銷售,村民們戴著口罩挖百合也干勁十足”。榆中縣園子岔鄉柏木村的村民金祥升說道。

據悉,榆中縣園子岔鄉地處榆中北山深處,常年干旱少雨,嚴峻的氣候造就的土壤條件卻成了百合最佳種植地。目前百合留床面積53000畝,百合年產量達到1.2萬噸,銷售收入超過1.5億元,百合收益占全鄉總產值90%以上。種植戶百合銷售年收入超過5萬元,村民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,秉承“種的多不如種得好”的理念,調優品種,轉變種植方式,把規模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,讓百合真正成為北山的富民產業,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。

春風融融,沃野復蘇,踏著春天的腳步,乘著漸暖的春風,一場百合地里的“加減法”正在慢慢成為北山百合主產區的春耕主旋律。(項晨雨 劉彥令 文/圖)
稿源:中國蘭州網 編輯:王蒞勤